王兴江
“吉房出租”四个字是那么熟悉。记得租房住的那几年,因为各种原因,换了六个住处,为了寻找合适的“吉房出租”信息,经常看贴在大街上、小区门口的宣传栏。当时需要租房的人多,对外出租的住房少,刚打电话咨询好,可能还没交定金,就被别人抢在前面租下了。以前没有网络,信息不发达,没有租房交易平台,现在通过各种租房APP租房子,比以前方便多了。
随着房地产开发的爆火,大量闲置商铺、住房对外出租。渤海七路从一铺难求,到现在渤海七路上好多商铺也贴上了“吉房出租”。小区门口的宣传栏很少再有吉房出租信息,但是物业群里,每天都有人发送吉房出租的信息。房产作为一种商品,在不入法眼的三四线城市,好像是有供大于求的趋势。
还听过一个和房产有关的真实的事,有一位学有所成的专家,由山东调动至南方某大城市工作,虽然暂时还没在当地购置房产,只能租房居住,但自己觉得很有成就感。在他办公楼打扫卫生的阿姨干净利落,他处于接济的想法,经常送给那位阿姨一些生活用品等,但是有一天,他得知此阿姨在本市有几套房产,价值上千万,每年房租收入相当可观,从此再也不好意思接济那位阿姨,也理解了低调的含义。
现在我们居住的小区,有好多栋楼房一层是车库,车库面积大多20平方之上。有经济头脑的人家,把车库改装成商铺,自己经营或者对外出租,盼着能给家庭增加点收入。但是这几年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好多在车库搞经营的小商铺难以维系,有的直接关门大吉,经营红火的商铺也有,但是少数。
我们住的楼房后面一排阳面的车库,其中有两家把车库改成了商铺,然后对外出租。从车库上的招牌来看,租户经常换,一开始的招牌是“高档水果蔬菜”,后来是“护肤保养”,再后来是“团购站点”,再后来“洗护批发”,再后来是“理发烫发”,到了前年,关门大吉,车库门上贴上了“吉房出租”。历经风吹日晒,贴在车库门上的“吉房出租”也不知去向。至此,车库回归原来的正规用途,停放车辆。
不但是三四线城市有很多房产租不出去,农村拆迁后,平房变成楼房,按原面积折合后,有的家庭能分配好几套楼房,这样拆迁安置房闲置出来的很多。再者,村里常年居住的大部分是老人,青年人基本都在外地安家购置房产,拆迁分配的房子只是为了节假日回家住几天,平时都是闲置。村里的工作群里,“吉房出租”信息也是满天飞。
不论我们曾经是“房东”或者“租客”,还是现在是“房东”或者“租客”,有可能将来成为“房东”或者“租客”,很多人一直关注着“吉房出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