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惠彬
马上又要交稿了,周末也抱着电脑,晚上回家也打开电脑,但是大脑一片空白。机械的码了很多字也没有感觉,因为没有什么想法,脑子里没有框架,只是文字的罗列,自己都觉得无味。随口问了一下儿子,像他写日记不知道写什么问我一样,他也随口回答了一句,那你就写你不知道写什么嘛。嗯?我若有所思……是,每当自己遇到难题的时候感觉面前好像一面大山,如何都找不到突破口,随便请教一下身边的人,总是能豁然开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自己的问题在别人那里好像真的不值一提,转移一下视角、转变一下思考的方式,忽然就豁然开朗,思路打开,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原来只是一天天机械的重复,没有思考,所以效率不高。转念一想,突然发觉思如泉涌,想起身奋笔疾书,泼墨如雨、挥翰成风。但看看时间,想到明天的工作,还是得按时作息,努力回忆了一下大框架和关键词,便昏昏入睡,我还是高估了自己的记忆力。
虽没写出文章,但思考帮我打开了新的工作思路,从前几天现场进度滞缓总是抱怨银行的客户经理不帮忙联系客户,到现在主动的跟他们联络,与其共同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发现他们每个人都很认真负责,做事情干净利落,这几天的反馈显著增多,下周几乎都排满了。
晚上开了家长会,老师们精心准备了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很精准的指出了孩子出错的原因。数学老师还更深入讲了一下学习的习惯,一些看似粗心大意的出错是因为口诀不熟而出现的问题,应用题做错是因为对现实应用和数学符号的理解不够。班主任全程旁听,没继续强调学习,而是转为生活习惯和同学们之间的相处。确实,与其取得好的成绩不如养成好的习惯和对的处事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跟和平相处的能力才是孩子可以进步和快乐的源头。而快乐的源泉来自外界的激励和认可,反省一下自身总是想纠正孩子的错误让他快点成长,其实出发点就是错的。谁都不想被教训,很多事情反而是自己亲身试错之后才会真正懂得。虽然大人比孩子的经验更丰富一些,但很多事情大人的处理方法也未必是完全正确的,大人的做法也未必放在孩子身上就完全合适。主动比被动做事情更有效率,而主动的源头就是被认可的成就感,被动接收的结果却差强人意。所以与其正面训斥不如侧面引导,把厉声训诫改为温和的提醒,仅仅是控制一下情绪,多转念思考一下,结果就出乎意料的令人惊喜。家长会能量满满,老师想方设法让每个孩子都发光,也把光传递给了家长。受家长会的启发,写作业顺利,家庭便无比和谐,适量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第二天工作起来也如同打了鸡血。客户着急要数据,我便立即前往,因为路途有点远,中午就没回家,吃完饭想干一会再休息,结果一转眼就快一点了,于是倒头便睡,感觉前所未有的舒适,一觉醒来,发现才睡了二十来分钟,洗把脸继续,就这样到下班还是没做完,想着晚上再加一会儿班做完就回去,去一桩心事,没吃饭也不饿,孩子打了几次电话催,因为最终数据没有出来,心底总是不甘,虽然延后几次才打完收工,但是看到厚厚的凭证,满满的成就感。感觉自己犹如一个钢铁战士,像sia的unstoppable一样热血昂扬,我停不下来,像一部疾驰的保时捷;我坚不可摧,能赢得每次战役;我充满力量,无需休息。什么invincible、powerful反正都挺管饱,回家的路上我长出一口气,回想自己白天焦急的样子,感觉有点慌忙了,想起习大大的话,再忙也要从容不迫。从容不迫,这是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