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军
我因为知道了“五音不全”的原因是声带周围的肌肉发育不完整导致有些音高发不出来,另一说是自己耳朵辨音的能力差而导致发音不准。从而对于自己“五音不全”这件事也就不那么耿耿于怀了,这不是能力问题,是先天性发育问题,不赖我。
多年以来“没有方向感”一事一直困扰着我,虽不致命,他丢人啊。就想确认一下,是否也是因为身体上某些小零件发育不健全造成的呢,专门上网查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答复,一曰:方向感差跟智商无关,方向感差只是比常人少了一份对方向感的掌握能力,就类似于恐高,恐高的人比起常人来就是少了一份对高处的适应能力。这一答复有一定的安慰作用,咱只是不太擅长方向这方面,不是傻。二曰:方向感差可能是一种性格缺陷。方向感与性格的研究,最初起源于直觉判断的心理实践。有心理学者做过一个实现,证明性格与方向感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个咱也不怕,谁性格还没点缺陷呢。三曰:没有方向感不是生理问题,主要是心理上不够重视方向感这件事。好吧,这是说咱有点轻视人家了。网上提问的不少,看来有咱这毛病的还蛮多。
我倒没有无论到什么地方,非要分出个东西南北来才舒服之习惯,其实对我来说左右也基本够用了,只要出去跟紧了家人,迷路的威胁也就小了很多。当然了,团队出去的时候,难免会因为随时关注自己是否掉队而没别人玩的尽兴吧。
住沾化的时候,有一次带孩子来滨州玩儿,坐上公交车,忐忑之下感觉越走越不对,赶紧在一站口下车往回走,最终找到了要去的地方,庆幸之余哄着女儿一定要保密。因为这种事不知被老张这厮耻笑了多少回,有时候竟然在超市里让我走前面,我恨急,哪怕让我懵对了一次也好啊!本人又不是故意的,是真的走不对!一次也没走对过—还真好像是故意的。在超市靠“左右”好像是解决不了出口的问题的,简直是迷宫,所以没事我绝不会自己去超市(门口超市例外)乱转的,还有就是地下车库。
记得我们所刚搬到金廷公馆不久,晚上加班有点晚,外面门都上锁了,战战兢兢的走到地下车库,转了好几圈都不知道该往哪走,一遍遍地对着摄像头打招呼,那时候真希望门卫把我当小偷给抓出去啊。最后没办法,跟着箭头标注的方向硬着头皮上了几节楼梯,倒是从通风口走出来了,看着院子傻了眼:不知道东西南北啊!也算是运气不错,看到了巡逻的门卫,问了大门口的方位,走到大门口才发现只有几米远。还有一回是去放底稿,按段老师指的方位倒是很顺利的找到了底稿室,放好底稿却如何也回不到电梯口,不得已给王刚打电话把我接回办公室的。
其实像我一样的人应该不少,曾经一位同事告知我另一位同事家庭住址(聚鑫苑)的时候,是这样描述滴:你背对着实验学校站立,左手边。我的确是闭眼在脑中示范了一下就明白了,这样远比“实验学校以东”要好理解嘛!
有一次和三姐说起我一些糗事,三姐哈哈大笑,跟我说起家人的故事,原来一直困惑我的事是有出处的。
父亲9岁那年,家住齐村,适逢大王家(距离齐6里路)赶会,村里要求每家出一人去会上求雨,因家里人忙,就让父亲去了,结果人家都回来了,独独少了父亲,家里人越来越急,等不过就托了亲友沿途寻找。找了一天一宿没找到,没办法找人算了一挂,算卦先生让等着,说到时候就回来了。家人在忐忑中等到第三天,父亲还真回来了,还是骑在人家肩膀上回来的。当时家里人激动万分,父亲是三代单传,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就认了干亲。干爷爷干奶奶是马镇广人,30多里路呢,父亲真是个天才啊。后来的后来,因为一直走动,我相继认识了马镇广的干大爷、干大娘以及他们的儿子们。
这事我问过大姐他们,父亲迷了路,怎么就不会问人吗,咋就迷出去那么远,姐姐们解释说当父亲意识到不对时再问人,竟然没人知道齐在哪里,直到走到了马镇广,才得见干爷爷这位见多识广且又善良之人。具体是什么原因,谁也说不清了,毕竟我们那时候不在现场。
大姐17岁那年,队里都去东洼干活,干完活会一块回屋子(相对简陋的临时居住之地)吃饭休息。因为大姐有晕车的毛病(牛车、马车都晕),都是一路跟在车后,顺手拔草、拔菜。没成想在拐弯的地方被一片草一挡,就没跟上车,最后走到了南罗庄的屋子,问了人才说迷路了,幸好有几位年纪大的知道我们村的屋子在哪,找人送大姐回来,我们村里人回来后一块吃饭时发现少了大姐,还以为在屋里休息,让人去叫才知道人丢了,派出人找,半路上碰到了南罗庄送大姐的人。从此大姐便有了“小迷糊”的称号,我听后可是笑了好久好久,没想到英明神武、勤劳勇敢的大姐也有这种黑历史。
更有甚者,三姐曾经来滨州大嫂家,进了屋不知东西南北(这个倒也正常,我也会这样),走时侄儿送她到车站,一路向北回沾化,她一直以为是上南,到了沾化车站下了车围着车站转了三圈愣是没分出东西南北,最后无奈花了6块钱雇了一辆三轮车,直到走到老公安局(三姐家相邻小区)才整明白。
敢情根儿在父亲那儿,没有方向感也是遗传的,顿感轻松—这事儿不赖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