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梅
临近十一月,寒潮来袭,先前担忧独自在沾化老家的父亲是否已准备好取暖措施。电话打过去,被告知父亲已卖掉了家里那三头牛,且已拆除了牛栏,等处理完家里的鸡和鸽子,就来滨州与母亲一块照顾侄子与侄女。
当知道父亲决定要来滨州的时候,我即欣喜又略带疑惑。欣喜的是父亲不用在家挨冻、受累,我也能随时去麒麟阁看他们,疑惑的是为什么当初那么坚定不会来滨州的他,突然改变想法来滨州了呢。
对于疑惑,我未曾向父亲求证过,基于自己的理解,也许归纳为对现实的认输。一是教育需求,必须要接送侄子放学,二是年龄已过古稀之年,种地、养牛已力不从心,三是挚友的离世。想到这些,我不由得感伤起来,我熟悉的上一辈人中已有部分人离开了这个世界。仅今年一年,就有两位曾经极力帮助过我家的长辈去世。他们都是父亲的挚友,在那个难挣钱的年代,有啥挣钱的活都想着带上父亲;哥哥买房、结婚急用钱时,也是他们东借西凑帮父亲渡过难关。也许正是基于这些原因,让父亲开始认识到自己需要服老,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珍惜当下的时光,享受天伦之乐。
岁月带走了父母年轻的体魄与容颜,却留给他们一身病痛,他们把青春都奉献给了子女,甚至连老年时光都奉献给了孙子孙女。我们无法判断生命的长度,但能左右自己对父母的付出多少。“三十年前父养子,三十年后子孝父”,感恩父母身体均安泰,让我可以用实际行动去孝顺他们,去回馈他们养育我长大,未来的路还很长,要不留遗憾的走过。 |